哺乳期頻繁出現(xiàn)乳房脹痛、硬塊甚至發(fā)熱等擠奶(乳汁淤積)癥狀,通常與乳汁排出不暢、乳腺管堵塞有關。常見原因包括哺乳姿勢不當、乳汁分泌量與嬰兒需求不匹配、乳腺管先天狹窄或受壓、情緒波動影響泌乳反射,以及未及時排空剩余乳汁等。以下從五個方面解析原因及應對方向:
- 哺乳姿勢與含接方式:嬰兒未有效含住乳暈,僅吸吮乳頭會導致乳汁排出受阻。正確姿勢應讓嬰兒張大嘴包裹乳暈,下唇外翻,避免僅吸乳頭。
- 乳汁供需失衡:哺乳間隔過長或單次哺乳時間不足,可能導致乳汁在乳腺內積聚。建議按需哺乳,觀察嬰兒吞咽動作,確保雙側乳房交替排空。
- 乳腺管結構異常:部分產(chǎn)婦存在乳腺管細小、彎曲或局部狹窄,易引發(fā)乳汁淤積??赏ㄟ^溫熱敷(避開乳頭)后輕柔按摩,從乳房外圍向乳頭方向梳理,促進乳汁流動。
- 情緒與壓力影響:焦慮、疲勞或睡眠不足可能抑制泌乳反射,導致乳汁排出困難。保持心情舒暢,適當休息,可通過聽音樂、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。
- 外力壓迫或內衣過緊:睡眠時側臥壓迫乳房,或穿戴過緊內衣會阻礙乳腺管通暢。建議選擇無鋼圈、透氣性好的哺乳內衣,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。
若擠奶癥狀持續(xù)加重,伴隨局部紅腫、發(fā)熱或全身乏力,需警惕乳腺炎可能。此時應及時就醫(yī),通過乳腺超聲、血常規(guī)等檢查明確病因。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醫(yī)囑,避免自行擠壓硬塊或濫用藥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